天津市南开区北马路富力大厦1404 17150083643 steamed@hotmail.com

企业文化

1984年叶帅病危,钟南山接到密电:马上进京!3小时后出现在北京

2025-09-02
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请悉知。

1984年夏天,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突然接到一个通知:近期不再安排大型活动。

几乎与此同时,外交渠道也传出消息——那个年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,建军节的庆祝活动取消了。

没有解释,但气氛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
有人猜测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。

果然,没过多久,圈子里开始传出风声:叶剑英元帅病重,情况危急。

这事很快惊动了高层。

中央卫生部门第一时间召集专家组,可惜连续几天的会诊都没拿出有效方案。

叶帅的病情复杂,肺部感染严重,呼吸困难,情况每小时都在变化。

就在这时候,钟南山接到了那通电话。

pc28预测

那天是7月11号,晚上6点不到。

广州的天还没黑,钟南山刚从实验室出来,正准备回家吃饭。

电话是直接从中央挂过来的,没太多寒暄,只一句话:“马上进京。

具体什么事?电话里没细说,只提到是关于叶帅的病情。

钟南山没问太多,当场放下手头的事,简单收拾了几样行李,立刻往机场赶。

那时候还没有高铁,最快的办法就是坐专机。

三个小时后,人已经出现在北京协和医院。

说起来,这不是钟南山第一次处理呼吸道方面的疑难病症,但这次不一样。

对方是叶剑英,国家级的核心人物,曾在长征路上救过全党的命,在建国后更是主持过无数大事。

谁都明白,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抢救。

那会儿,叶帅已经85岁,身体多年来一直有问题。

帕金森病、心脏病、肺部感染,经常交替发作,身体状况非常不稳定。1982年起,每次季节变化,肺部就容易感染,医生几乎是贴身照料。

可叶帅这个人,倔。

哪怕身体再差,也坚持工作。1983年还坚持去烟台视察,那次回来后病情加重,医生建议留院,他说:“不要紧,很快会好起来的。

可这次不一样。1984年7月初,病情突然恶化,出现持续高烧、气管堵痰,呼吸困难,不得不进行气管切开手术。

术后靠呼吸机维持,这种情况,哪怕在今天也不乐观。

专家组没办法了,只能决定:请钟南山来。

为啥是他?当时全国有名的医生不少,为什么偏偏选了他?

这事儿得从1979年说起。

那年钟南山刚49岁,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。

他主动申请去英国留学,去了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做访问学者。

那时候条件艰苦,语言是大问题。

他父亲是语言学家,特意帮他一封封批改英文家书。

钟南山就靠这些,一点点练出来。

后来在英国,他为了验证导师关于呼吸系统某项研究的结论,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。

当时谁也没想到,一个中国医生,敢挑战英国教授的研究,还真找出了对方研究里的漏洞。

导师最后服了他,问他愿不愿意留下,他说:“我得回国,祖国需要我。

回国之后,他就专攻呼吸系统疾病,尤其是肺炎相关的研究。

那时候国内这方面的人才不多,他算是少有的顶尖专家。

所以,当叶帅病情恶化,专家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。

钟南山到北京后,没进宾馆,直接去了医院。

那场会诊持续了几个小时,连夜制定方案。

手术室门口,聚满了人,几乎所有人都在等结果。

有人小声说,建军节的花圈都订好了。

1984年叶帅病危,钟南山接到密电:马上进京!3小时后出现在北京

但结果出人意料。

手术后,叶帅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,呼吸恢复正常,精神也慢慢有了起色。

这场手术后来在业内被称为“医学界的淮海战役”。

钟南山没说什么,处理完手头的事,又低调离开北京,回去继续做他的临床研究。

那时候还没人知道,这人20年后会在“非典”中一战成名,再次成为全国的主心骨。

但在1984年,他已经是能被紧急召来、托付重任的人了。

叶帅的身体虽然暂时稳定,但终究还是在一年多后彻底退下来。1985年,他正式提出不再担任中央委员,主动让位给年轻人。

他说:“我年纪大了,是时候退下来了。

会后,中央批准了他的申请。

从那以后,再也没人叫他“在职元帅”。

参考资料:

邓小南 主编,《共和国元勋叶剑英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,2000年。

钟南山口述,王烨采访整理,《钟南山:生命的卫士》,人民出版社,2004年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志(1949—1999)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01年。

梁衡,《钟南山传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2020年。

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,《叶剑英与共和国》,中国文史出版社,2003年。
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!